青年因大开放而集聚,西部因大开发而兴盛。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将人生坐标锚定于西部,用青春与热血、知识与智慧浇灌祖国西部沃土时,不仅在唤醒祖国内陆腹地的发展生机,也在融入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青年因新机遇而相逢,西部因新活力而繁荣,这片土地将书写前所未有的美好的青春诗篇。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词中,黄旭华被誉为“沉默的砥柱”。2月7日,在武汉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几位老同事回忆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事迹。他们表示,黄旭华一生都在思考核潜艇。
南国之滨 最早感受到祖国春意的来临 近日,记者来到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 值班机组正准备执行 例行海空巡逻任务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 战机腾空而起 飞赴任务空域 ▲战机起飞 到达目标空域后 只见窗外海天一色 蔚蓝的海面波光粼粼 机长告诉记者 ...
升旗仪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情感的引导。师大幼教通过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未来,师大幼教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之后,记者跟随护边员们踏上了巡边路。一路上,土路、山路、雪路交错出现在眼前。护边员们穿着厚厚的棉服,戴着棉帽和手套御寒,山风大得出奇,吹在脸上生疼。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于2月10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此前,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告别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举行。在10日上午的吊唁人群中,出现了黄旭华母校桂林中学的代表。
春节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处,随驻守在祖国西北边境线上的别迭里边防连战士一同巡逻。 这些台阶倾斜坡度达70多度,仅仅攀爬不到100个,记者就因缺氧而气喘吁吁,因此不得不在攀爬过程中频繁停下休息,直至呼吸平缓后再继续前行。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此次巡逻的顶点——位于别迭里山巅的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3号界碑。这里位于海拔4300多米处, ...
已竖立起数百个花圈。 松柏簇拥着黄老的遗像。 照片中,他目光坚毅,嘴角含笑。 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前来与他告别。 深深鞠躬、久久默哀。 眼中满是悲痛与不舍。 遗体送别仪式现场。邹浩 摄 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也有手持黄菊的年轻学子。 “噩耗惊天地,悲风恸九州。 灵柩归神所,哀悼化春秋。 劈波威碧海,斩棘筑龙头。 埋名三十载,功利在千秋。” 来自河南信阳的黄尊, 自题一首诗送别黄旭华 ...
报道说,阿政府的另一项措施是推进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废水回收利用,目标是到2030年将60%的废水处理后重新用于农业灌溉。目前,阿尔及利亚拥有240座污水处理厂,但全国范围内仅有不到50%的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央视网消息: 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9岁。这两天,不少群众前往中国船舶719所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
10日上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今天,再送黄旭华院士一程!致敬黄老,一路走好!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