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白琵鹭、东方白鹳、勺嘴鹬……随着冬季到来,北方气温大幅度下降,大批候鸟再次回到南粤湿地,为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据了解,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候鸟迁徙季 ...
随着候鸟如约而至,民革党员、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又一年成为“候鸟守望者”,2025年已是他为候鸟“迎来送往”的第16个冬季。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正值春节,大批候鸟从北方南迁越冬,在各地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过大年”。在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黑脸琵鹭、普通鸬鹚、赤颈鸭、红嘴鸥、红脚鹬等成了主角儿,它们在这里栖息觅食,为前往繁殖地做准备。而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丰富的生态 ...
在崇明东滩,吴巍以一颗对生命的深切敬畏,守护鸟类的每一趟迁徙之旅。他用16年的坚持,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在这条候鸟之路上,吴巍不仅仅是守护者,他更是热爱与坚守的传播者,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这份关乎生命的伟大事业。
这位在双桂湖边土生土长的大汉,回忆起当年生态破坏的场景,仍感到痛心疾首:“这里以前就是搞鱼类养殖的水库,为了追求产量一个劲投放饲料,岸上畜禽养殖的粪便和农药也顺着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简直触目惊心!” ...
在四川绵阳的刘兴国一家在民宿贴春联春节期间,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蒙自市,冬樱花缤纷绽放,柳树成荫,随风轻扬,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观澜街道碧色寨村委会马街哨村的民宿中,来自吉林的李女士临窗而坐,手中捧着香茗,目光沉醉于窗外如梦如幻的美景。
湿地有「大地之肾」的称号,可缓解海岸波流带来的衝击与灾害,并净化河川的陆源污染物,更是东亚澳迁徙线上候鸟的重要热点,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利用光电板的光谱反射特性及Sentinel-2卫星数据集快速监测沿海光电案场时空分布,并指出光电设施与水鸟栖息地 ...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当地加强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尕海湿地经历了由“瘦”到“肥”的蜕变。如今,每年6月和11月,大批候鸟迁徙至此,这里成为候鸟天堂。
湿地孕育了众多生命,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这里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 ...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每到冬季,气候温暖宜人的海南都会迎来众多旅居的“候鸟”老人,他们大多来自北方,康养需求让他们在南北方之间流动养老,在不同季节寻找更舒适的环境生活。
此言有据。黄河故道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线,为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建设中,项目在库区沿线划定了40多处湿地核心区,避让库区内耕地、林地及湿地核心区11000多亩。随着清淤项目成果显现,越来越多候鸟、保护动物到黄河故道栖息、生活,越冬候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