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枚炸弹没多久就哑火了,2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 日产汽车公司已敲定撤回与本田汽车公司进行经营统合的谅解备忘录的相关方针。双方原计划通过控股公司方式进行统合,但在统合比例等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
万车网 on MSN2 天
从“闪婚”到“闪离”:两大巨头为何谈崩?日产和本田的“性格差异”几乎从成立之初就已注定。 日产诞生于1933年,背靠财阀体系,骨子里刻着“技术控”的严谨。它的王牌是成本控制和制造效率,全球畅销的轩逸、天籁等车型,无一不是“经济实用”的代名词。 而本田则是工程师文化的狂热信徒。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以“追求极限性能”闻名,从摩托车起家到称霸F1赛场,这家公司始终信奉“技术即信仰”,思域Type R的红色车标、讴歌NSX的混动超跑基因,都是本田“ ...
然而这枚炸弹没多久就哑火了,2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产汽车公司已敲定撤回与本田汽车公司进行经营统合的谅解备忘录的相关方针。双方原计划通过控股公司方式进行统合,但在统合比例等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
3 天on MSN
2025年2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公司决定撤回与本田汽车公司进行经营整合的谅解备忘录。原本,双方计划通过控股公司形式实现合并,但在统合比例等关键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最终导致了合并计划的破裂。这一消息传出后,业界内外一片哗然。
2023年,日产中国区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全年销量仅79.38万辆,与巅峰时刻的全年销量相比,几乎腰斩。曾经打打着“技术日产”标签的这家日系品牌,在中国本土新势力为代表的电动化、智能化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时间进入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已然走入了下半场。以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为代表的前沿创新,正逐渐取代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成为各车企角逐的核心战场。从特斯拉以FSD为标志的端到端大模型,到国内华为、小鹏等品牌率先尝试的自主研发方案,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
欧盟委员会发布《2024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 (The 2024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位列榜首。2023会计年度共投入398亿欧元研发经费。排名前十的还有脸书母公司META、苹果、微软、大众汽车、华为、三星电子、英特尔、罗氏和强生。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