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但只表达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模式确保了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和皮肤细胞)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部分由遗传物质的三维结构决定,该结构控制着每个基因的可访问性。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
从两位专家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AI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引擎,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未来的教育需要结合AI的优势,探索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迎接复杂的社会挑战。同时,科学家们也应勇于探索AI背后的科学问题,解答智能本质这一尚未被充分 ...
詹姆斯·沃森与季茂业博士导读“DNA双螺旋结构的成果于1953年4月2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是《自然》杂志有史以来发表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只要你不是太笨,只需要仔细瞧一下就能知道如何拷贝DNA,看到DNA就会明白双链如何解旋。当时我和克里克并没 ...
最近,MIT 的科学家发现了原绿球藻在调节海洋生态方面的一项新功能——“DNA构建块的交叉喂养”。在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
研究人员收集了1765名儿童实体瘤患者、943名患者的未受影响父母以及6665名成人对照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他们重点研究了罕见的遗传结构变异,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大于50个核苷酸的重排。
上一期提到各种牛是如何被驯化的,而这一期则为大家带来黄牛(家牛)的起源与驯化,从遗传和考古的角度,科学家们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黄牛 研究的早期,骨骼遗存证据是主要的线索来源。研究者们通过分析骨骼形态、测量数据和考古现象等特征,综合推测出家牛是由原牛驯化而来。至今,学术界大多认为原牛驯化的最早考古学证据是来自新石器时代的西南亚地区,一个距今约10500年且存在明显人类活动痕迹的原牛遗骸。 大英博物馆 ...
除此之外,该病的一个特征是,在40-45岁的年龄中最为多见,疾病进展因人而异。3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知道亨廷顿病的遗传元凶——有缺陷的HTT基因,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患者的症状要很长时间才出现,以及疾病进展为什么因人而异。
整理:存源、一木、雨飞排版:张心雨桐图源:zaoeyo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不断追问: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意识从何而来?情绪如何影响身体?记忆又是如何储存的?2024年,脑科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为这些永恒的问题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答案:从颠覆性地发现 ...
如今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Sau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新的超分辨率显微方法。这使得首次以分子分辨率在三维中研究治疗性抗体与 肿瘤细胞 上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1月10日的 Science 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Decoding the molecular interplay of CD20 and therapeutic antibodies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骨骼组织,为推进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1月10日的 Science 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uperstable lipid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南京大学马余强院士以及雷群利教授等人 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Activity-driven polymer knotting for macromolecular topology ...
Modern life makes us tired, right? But research from societies in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suggests people in the anci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