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织金县上坪寨乡八寨村的三危山非遗博物馆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打卡点,省内文化爱好者和周边村寨返乡过节的苗族同胞,利用假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咨询探讨。“这些苗绣图案我从小就会做,但不晓得什么意思,只知道是祖辈一代传一代下来的,今天才懂每一个图案都 ...
关山索岭,永宁州上。“花树”高立,苗乡情浓。 1月31日(正月初三),“‘寻味关岭·山水欢歌’——新春群众文化喜乐汇·苗族花树节”在关岭自治县永宁镇白岩村举行,来自各地的苗族儿女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于“花树”之下,共庆苗乡“花树节”。
文化大家看 on MSN9 天
贵州:鼓声阵阵闹新春
在剑河县,“踩鼓”还有个特别的延伸形式,叫“苗族水鼓舞”。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人们会在水稻田举行“起鼓”仪式。当天,村里的男人身着衣裙、头戴斗笠、倒披蓑衣,光着脚在水里,由祭师带领跳舞,动作夸张,溅起一片片水花。岸边,身着盛装的少女们则唱着飞歌,为他们加油助威。
不一会儿,几张大圆桌上便摆满了各种美食,杨德莲家的亲戚和几户汉族朋友,很快让小院充满了欢声笑语。苗汉两族村民围坐桌旁,端起手中的牛角酒,共同饮下对新年的期许。
这项被称为辣椒“双收技术”的种植模式,为高茂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此技术的背后,是长期的学习与探索,以及来自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高茂强已经在蔬菜种植的道路上走了十多年,但最初他仍是摸索着前行。最初尝试这种双收方式时,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结果并不理想。
苗族虽无文字,却凭借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与生活点滴,以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之中。苗族银饰以其品种多样、造型奇美、工艺精巧闻名遐迩,故而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来自雷山县各乡镇的苗族同胞,身着各支系独具特色且庄重华丽的盛装,那绚丽多彩的服饰与形态各异的头饰,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向四方前来过节的宾客,全方位展示雷山苗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灿烂的 ...
在剑河县大稿午村、小稿午村以及周边诸多村寨,几乎每个人都会踩鼓。不仅过节时踩,平时有空,村民们也会自发聚在村子的空地,兴高采烈地踩。对他们而言,踩鼓既是传统习俗,又像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吴通泽还说:“我们从小就接触踩鼓,鼓点一响,大家就会不自觉围过去。”因为对敲鼓满怀兴趣,他现在也是村里的鼓手之一,一到过节就来敲鼓,让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
风俗文化苗族传统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妇女的服饰款式复杂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种以上。妇女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村与村之间,都有不同的特点。但苗族都喜爱银饰,各个支系的苗族妇女盛装时都佩戴多种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