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一直被视为全球性顽疾。如今,越来越多用于塑料回收的先进技术正逐步投入使用,它们将使各种废弃塑料高效转化为再生塑料。未来,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靠原油生产塑料,而是将现有塑料资源无限循环地利用下去。
在现代社会,塑料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影响深远的发明逃犯竟源于一位名叫吕文扬的科学家。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科学探索的传奇,更是一场关乎人类便利与环保责任的思考。
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2016年和2024年的人体肾脏、肝脏和脑组织样本中存在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其中大脑中的比例更高。
“海洋清理”组织正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减少这种误捕,如通过降低垃圾收集船只移动速度,并在垃圾捕捞网上设置多个开口,为海洋动物提供大量躲避捕捉或逃跑的机会。此外,该组织还设计了干扰性灯光和声音,防止动物靠近。据埃格介绍,装置更新后,只有0.3%的捕捞物是海洋生物,但这一比例是按重量来计算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然而,一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可能潜藏着健康隐患。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塑料瓶作为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因其便捷性和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塑料瓶对环境的危害。
为了保障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的目标,并指定了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完成,有效推动了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塑料制品可以说无处不在,人类健康正受到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威胁。有研究表明,人体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纳米塑料也可以突破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作用。但微塑料是如何引发大脑功能异常的呢?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Beidou ...
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地球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这些污染物。然而,许多人觉得这与自己的生活无关。身处城市,我们看不到被填埋的千万吨塑料垃圾,也看不到流入海洋的数百万吨塑料,但实际上,这些塑料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身体。
金融界2025年2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壹佳壹(苏州)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汽车内饰塑料件的检测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22420150 U,申请日期为 2024年4月。
一项新的机器学习研究预测,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全球塑料垃圾可能会在 2050 年时翻倍。然而,根据该研究作者的模拟预测,一组干预措施政策 ...
由于不断积累的塑料废物继续威胁着人类健康和水下生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专家和决策者一直在寻求通过创新型上游解决方案来减少塑料废物,他们目前正受益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 核技术用于控制塑料污染 ”倡议提供的支持。
茶包,很多人都喜欢用它来轻松泡一杯茶,但你知道吗?最新研究发现,这些茶包可能偷偷地向你的茶里释放数亿颗微塑料颗粒,它们不仅能被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