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我们能从字义、历史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比如,了解“刈”这个字,不仅能让我们掌握一个生僻字的读音,还能让我们体会到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着岁月的流逝,春节在中国文化中历经变迁,其意义逐渐从单纯的节庆仪式层面,延伸至一种更为深远的文化象征。正如汪晓东所言,年,只是一种怪兽,代表着古老的农耕文明所需驱赶的种种不安与烦忧。它是一种期盼,是人们用火红的鞭炮声与灯笼光影驱动出来的心灵共鸣。每一个春节,都是一次辞旧迎新的重新开始,是对新一年的期许与迎接。 农耕社会的人们,习惯于在这个时节借助各种传统方式来迎接新春。例如,张贴春联,象征着吉利 ...
编者按: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彰显了中国春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湘西地区的独特风俗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湘西春节,或称湘西年,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承载了丰富的农耕文明和独具湘西风情的庆祝方式。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团结报《文旅周刊》和湘西网将推出“世界非遗·中国春 ...
在现代教育中,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趋势。近期,西樵镇的崇南社区德善园,以其独特的农耕实践研学活动,吸引了70余名儿童和青少年走出家门,感受田野的魅力。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田园中,这些孩子们不仅学习到哪些蔬果是健康的食物,更通过艺术创作深化了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为立春的到来增添了新的色彩。贴春联、看花灯、逛庙会、舞狮龙……这些传统民俗不仅是庆祝佳节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为立春的到来增添了新的色彩。贴春联、看花灯、逛庙会、舞狮龙……这些传统民俗不仅是庆祝佳节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现代化机械的轰鸣声中,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默默耕耘的农具?它们见证了从手工劳作到机械化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农耕 ...
连日来,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迎来了大批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认真了解每件展品的名称、用处等,并通过互动 ...
9月22日,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农耕传承 礼赞丰收”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活动暨官塘桥街道第七届 ...
1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部直属单位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中央 ...
文化大家看 on MSN23 小时
“寻味广西·二十四节气”开栏语
今日,本报特辟“寻味广西·二十四节气”专栏,从气象维度探秘广西,从新闻视角解读广西,围绕二十四节气进行全媒体报道,深入挖掘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探寻农耕文明的深邃与自然的奥秘,传承广西独特的传统文化。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冯珊)你还在为今年春节去哪玩发愁吗?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今(20)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发布2025年新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游十大精品线路。 此次推介的精品线路,涉及农耕文化主题博物馆、非遗工坊、农耕 ...